空气质量:车间内空气应经过严格过滤和净化处理,确保去除悬浮颗粒物、细菌及病毒等污染物。具体标准包括尘粒大允许数(大或等于0.5微米的粒子不得超过特定数量)以及微生物大可允许数值的限制(如浮游菌数的限制)1。
温湿度控制: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稳定性,温度通常宜保持在18到26摄氏度之间,湿度管理也至关重要,以防滋生细菌和霉菌等问题发生1。
噪音与静电防控: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噪音产生和传播以保护工作人员听力健康;同时设置适当的静电控制设备以避免对产品和生产过程造成干扰或损坏1。
布局合理性:车内的布局要科学合理,以便利操作人员进行生产作业并考虑到材料和人员的流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1。
空气悬浮物含量低:通过特殊处理墙面、地面和结构,减少灰尘的产生,确保室内颗粒物浓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避免尘埃粒子对设备运行和产品质量的影响2。
洁净度要求高:车间的各项污染指数需在规定范围内,确保生产环境达标2。
正压送风系统:为防止室外未经净化的空气进入厂房,需维持室内的正压力,一般采用双侧进风口设计以确保整体的车间清洁程度2。
无菌操作条件:许多精密制造工艺涉及到严格的温度控制和微生物的生长控制,因此需要对温湿度进行有效监控和调节,并配备传递窗、过滤器和自动门等多种设施2。
工程验收后的试运转:工程验收后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试运转,以检测和分析其性能是否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2。
满足产品加工需求:根据具体产品和生产流程的特点与要求,设置相应的作业区域及功能空间2。
智能化、人性化设计与施工:包括货物流通通道的设计、工位布置规划、工作区通风除尘系统的设定(可能涉及电子元件的二次污染),还有照明度的调整以及其他人性化管理因素等等